College

注意到有什麼變化了嗎?大學城首页作了一些改進。 到此了解詳情

了解更多

College
Advertisement

臺灣大專院校古典詩社台灣大學學生古典詩社團,多數以中文系師生為核心,投入古典詩詞創作與詩詞吟唱研究,學院色彩較為濃厚,與台灣民間傳統詩社聯繫不多,活動範圍多侷限於校園之內。近年來,則常配合各地方政府舉辦文藝活動,表演詩詞吟唱;或與中學小學結合,舉辦詩詞育樂營隊,往下為古典詩詞傳承扎根。然而隨時代變遷,參與人數日少,許多校園古典詩社近年已紛紛停社。

發展過程[ | ]

1949年後,許多中文系教授由中國大陸遷徙至臺灣,其中多有工於詩詞者,彼此吟詠酬唱,為近代臺灣古典詩壇重要群體之一。臺灣各大學中文系多設有「詩選與習作」、「詞選與習作」、「曲選與習作」等課程,學生於研讀古典詩詞之外,尚須模仿習作,課餘亦有學生從師學習者,而漸成群體。參與者日眾後,則開始建立社團,因各社社員大抵以中文系學生為主,故原先多依附於各校中文系學會中,成立詩社、古典詩組;參與者眾多後,部分詩社則向學校登記申請獨立成社團。由於立社初期,許多指導教師由中國大陸流寓來台,身處國共內戰時代背景,期勉學生以復國、振興中華文化為號召,於社名中亦可見到痕跡,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南廬吟社淡江大學牧羊詩社等等。

及至近年,許多校園詩社運作,仍與指導教師密切相繫,許多學生因修習「大學國文」、「古典詩詞」課程,因授課教授個人興趣,鼓勵學生創作,規定日常作業,培養學生興趣,而逐漸形成社團,如台灣大學望月詩社蔡璧名催生,中山大學一東古典詩社則由簡錦松所主導。

1983年起,財團法人陳逢源文教基金會開始舉辦中華民國大專青年聯吟大會,乃由國立中山大學簡錦松教授主導,全力推動大專學生古典詩詞創作與詩詞吟唱,為各大學中文系年度盛事。各年度參與學生逐漸增加,甚達千人以上,同時帶動大學校園古典詩社紛紛成立,如國立中正大學清渠詩社元智大學凝月詩社等。大專聯吟雖以大學中文系名義參賽,然而多由各校古典詩社主導或協助。各詩社於大專聯吟競賽前數月,即展開創作及吟唱集訓,分別教導學生平仄格律詩法,擬定課題,繳交習作。吟唱集訓則由曲譜、隊形、佈景、配樂、短劇等,詳加設計,密集訓練。同時招睞許多大學生,加入古典詩社。

大專聯吟後來建立學生代表會議的籌備制度,每年舉辦前數月,由參賽各校派遣學生代表,前往高雄高雄市古典詩學研究會會館開會,決定當年度競賽日期、比賽流程、評審細節等。會期中,各校代表得以切磋往來,無形中構成各校詩社的交流網絡,簡錦松教授也成為台灣大專校園詩壇的主要推手。2002年,大專青年聯吟大會宣布停辦,一些原依附於中文系學會運作,以大專聯吟為主要活動的詩社,如國立政治大學十九詩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系學會古典詩組,則宣告暫時停歇。部分獨立詩社,亦因缺乏參與動力,終致停社。

創作[ | ]

1949年之後,台灣民間傳統詩社平日創作以擊缽課題為主,作品多為律詩絕句,少有其他體裁作品。而詩歌主題大抵為人情應酬、時節應景之作,甚少日常閒詠遣懷作品。至於傳承授課主題,則多講究平仄、格律、詩法等。而大專院校古典詩社,平日創作也以課題詩為主,採取統一命題、限定體裁、限定韻部的形式習作,而主題則多由古代詩人文集揀出,也兼及古體詩等體裁。

校園詩社平日例會主題,多以賞析、文學理論為主,旁涉古典小說、戲曲等主題,範圍較為廣泛。至於實際創作,早年頗盛,各校也常自辦徵詩,近年則日漸稀少,風氣大減。僅平日中文系「詩選與習作」課程,稍加講求,但大學課程實側重學術研究層面,習作乃聊備一格。

徵詩[ | ]

大專聯吟停辦後,詩社社員減卻許多創作練習機會。各詩社偶有徵詩,鼓勵學生創作,延續古典詩歌傳統,如南廬吟社設有「凡溪詩獎」;驚聲詩社則設有「桂冠詩人」獎項。此外部分校園文學獎,如國立中興大學中興湖文學獎國立成功大學鳳凰樹文學獎華梵大學大冠鷲文學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獎、世新大學舍我文學獎等則設有古典詩詞獎項。

大體而言,社團傳統徵詩,多數縣定題目、體裁、韻部,採傳統課題詩形式,不合規定者則先與淘汰。而文學獎設置古典詩組者,多規定繳交自選詩稿,含近體詩、古體詩、詞曲各若干,不限定韻部、主題,鼓勵參賽者平日創作,而改變台灣傳統詩壇只重擊缽、課題的風氣。

詩詞吟唱[ | ]

台灣民間傳統詩社,以創作為主,吟唱原屬點綴。而師友傳承詩詞吟唱,常有各社流行的吟調,如台灣北部流行天籟調灘音吟調等。亦有地方流行的吟調,如鹿港調宜蘭酒令等。並以閩南語客家語母語吟唱,強調其為「中原古音」、「中原正韻」,認為母語方能夠明確表現傳統詩詞聲韻頓挫的美感。以個人吟唱為主,近年在社區大學媽媽教室等團體推動下,才漸有團體表演。

至於大專校園詩社中,則多採團體吟唱,重視有固定曲譜的「唱」,而少用無固定譜式的「吟」。平日詩詞吟唱所用曲譜十分廣泛,涵蓋九宮大成譜碎金詞譜等古譜,和地方吟調、戲曲、今人曲譜、中國大陸新作曲譜等等。多以國語吟唱,旁及閩南語、客家語、粵語等。除平日例會教學外,南廬吟社、停雲詩社並出版曲譜以供社員、同好參考。

由於大專聯吟極力推動詩詞吟唱競賽,各校於傳統吟唱曲調之外,亦嘗試自度新曲。每年比賽主辦單位皆出版紀念特刊,刊錄各校吟唱曲譜。除聲腔表現,並融合隊形、佈景、武術、戲曲、身段等舞台設計,使傳統吟唱呈現不同風格。當然對於舞台設計,也常招來喧賓奪主的批評。隨時代演進,各校詩社創作風氣不盛,然而吟唱活動則頗受歡迎,成為社團活動的核心,除固定舉辦社團成果發表會外,常與社區結合,舉辦相關吟唱表演。

網路[ | ]

1990年代,許多青年創作者開始於網路發表作品,當時各BBS站上的詩文創作版面,仍少有古典詩詞作品,偶爾穿插其中,仍多屬不依格律的「仿古詩」。1997年,南廬吟社於台灣師大精靈之城BBS站設立社團版面「Nan-lu」,開始張貼社務運作與社員作品。而後各詩社也相繼於各校BBS站建立社團版面,這些社團版面,多數仍以社務聯絡、社員聯誼為主,詩詞作品數量仍屬少數。然而透過此一管道,使得各校詩友得以互通聲息,彼此交流。

台灣大學蔡璧名、中山大學簡錦松結合校內詩詞課程,設立BBS版面,鼓勵學生發表習作,彼此切磋詩藝,帶動不小的風潮,並先後成立古典詩社。這些版面上就張貼有為數眾多的詩詞作品,更吸引許多外來的創作者瀏覽、創作。

現今,許多社團皆建立社團網頁、奇摩家族BLOG介紹社團沿革、組織概況、成果展示等等,然而限於各詩社人力普遍不足,網頁資料更新遲緩、甚至完全停擺,反而不如BBS版面蓬勃。但BBS系統的使用者,多侷限於大學、中學校內,一般社會大眾並不熟悉,侷限了大學詩社與民間詩壇的交流機會。

台灣民間詩壇近年亦多往網路發展,建立許多詩詞發表的討論區,形成創作社群。許多有心學詩者,紛紛加入相關討論區,發表作品,尋求詩友同好指點、評點,不少參與者,都出身大專校園古典詩社,而得以持續創作,並與台灣民間傳統詩壇互動,其中可以「網路古典詩詞雅集」作為代表。

詩社名錄[ | ]

大 學 社 團 創社年代 現 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南廬吟社 1965年 持續運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噫詩社 1997年 停社
國立政治大學 十九詩坊 1992年 停社
國立政治大學 南山詩社 2000年 停社
國立台灣大學 望月詩社 1998年 持續運作
國立台灣大學 詞話人生社 1997年 持續運作
淡江大學 驚聲古典詩社 1994年 持續運作
輔仁大學 東籬詩社 1997年 持續運作
東吳大學 停雲詩社 1979年 持續運作
中國文化大學 鳳鳴吟社 停社
元智大學 凝月詩社 1999年 停社
國立中興大學 中興詩社 持續運作
東海大學 度野詩社 停社
靜宜大學 荷風詩社 停社
國立中正大學 清渠古典詩社 2001年 停社
國立成功大學 蘭亭詩社 1995年 停社
國立中山大學 一東古典詩社 2004年 停社

參考資料[ | ]

  • 《1999年臺灣文學年鑑》 行政院文建會、文訊雜誌 2000年
  • 《中華民國大專青年第二十屆聯吟大會暨陳逢源先生文教基金會成立二十週年紀念特刊》 古典詩學會 2002年
Advertisement